導演: 実相寺昭雄
簡介:作爲一個忠誠的年輕管家,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精神責任中,他的老師打算把他祖父的山上財產交給房地產經紀人牟利。 引用遠山如黛,水田忙碌,実相寺昭雄的電影景物總是那樣的精緻。 鏡相之間,水流疾,飛鳥遁,唯臥石 容下歲月滄桑! 道場 因人而在 是非荏苒 景象 在四目相觸之時 雲起花開 時間 在於心境 許多被標註了的點 只是迎合文字 就像一晃而別的鍾 在膠片上以每秒24格的速度佔據我們的視野,而歲月無聲 庭院裏擠滿往事的遺骸 生者無知 日本人有着特別的悲秋傷春的情緒 而這樣的情緒外化就是鐘的意象不斷的加深流逝的概念,在這個鍾運用最多的大概是王家衛了。 黑白影片是考驗導演功力的,無論是景深還是光感都需要用心,本片以西樂爲配樂而場景裏卻是濃濃的東方禪意,在一物一鏡裏,知會塵緣。 導演的攝影風格老是讓我想起周作人,就連一個吞嚥動作都拍得那麼具有詩意。而且,日本在文化上並不自大,在他們的謙卑裏卻做到了內外兼修,在日本的電影裏,東方文化被他們掌控的非常精到,無論是書法、園林和茶意中國當今的電影幾乎都不敢涉及,除了胡說八道,我們的傳統已經漸漸跟隨那些國學大師進入八寶山。 一本歐陽詢(557641)的《九成宮醴泉銘碑》(魏徵撰文)的碑帖在異鄉生根,而我們在所謂的數字化裏已經丟棄了毛筆,一種可以修身養性的方式。 日本電影在談論生死的時候總會陷入人生無常的苦悶,在《哥》裏行腳僧關於人世和自然的告白讓我們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。 盛名也罷,碑刻也罷,千年乃至萬年 天高雲淡 微塵入洋 梵鈴淒厲,墳塋無語,人世道場,鶯飛草長 形式和救贖之間是行走 這樣的電影具有形式的美感卻已經無法進入當代觀衆的視野,離了觀衆也就失去了源。這些唯美派的日本導演在80年代後漸漸失去了市場其實和這個世界高速發展有關。 這是一部好電影,但是它已經如同黑白影調以及膠片一樣已經成爲小衆的愛好,對於影像的世界,幸運還是災難?!
更新:HD/2024-06-10 01:32:56